有这样一个故事:
多年前,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带着多少有些懵懂和青春的活泼走入了初中,他有一个对他呵护地无微不至的好母亲。那是第一次写信,寄给小学同学曾最要好的玩伴,在收到回信的一刻,是他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体会到“做大人”的感觉,精致的信笺上贴着崭新的邮票……美妙不言而喻,放学回到家,他小心翼翼的放在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小箱子里,把它锁好,钥匙只有一把。
第二天中午放学回来后,他发现箱子的锁被撬开了,他不相信是自己家里人做的,因为母亲答应过他,不会动他的那个“百宝箱”——至少在他的心里视如珍宝。在询问了母亲多次确认小箱子是被她撬开的后,她这样说:“我听说你们初中生不学好,一丁点大就谈恋爱,那天我看你鬼鬼祟祟的拿了一封信锁在箱子里,还以为……”话没说完,他冲着跑出了家外。那天的他哭了很久,回到家再没提此事。
自那次起到上高中,念大学甚至分配工作,他没有再写过一封信。每当他尝试写信的时候,手都有些忍不住要抖,有种被放在众人面前凌辱千刀万剐一般,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风波在他心里留下了长达几十年的创伤,久久迂回不去。
在母亲临终前的一天,母亲把他叫到病床前,拿出了一个崭新的小箱子,还有一把亮闪闪的钥匙。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一直没有说话,眼皮有些颤抖,似乎想说什么,但她似乎又知道这一切有些晚。儿子趴在床前嚎啕大哭……”
可能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小箱子”,又或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箱子,那里面装着一些可重可轻可大可小的物件乃至回忆,对于这个人自己来说,那是独属于他(她)的一个心灵居所,就像天文望远镜下的星星,一旦被窥视,将会失去它应有的光泽,童话将不再是童话,没有了最初的那份朦胧的美。
那个母亲也许是出于对儿子的爱,才不得已打开了箱子,怕他辨不清是非而误入歧途,但她也许不知道,疼爱更要懂得尊重,尊重一个幼小心灵同样平等的隐私权。
尊重,何止于此啊!
即便是亲密无间的情侣,一样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既然相爱,就应该懂得什么样的爱才是最美的,爱是不要给对方压力,爱是给对方充足的自由,爱是一种给予和获得,更是一种尊重和理解。在出现了“占有”这个词的时候,爱就失去了光泽。
我们仰望星空、瞻仰晨起的阳光的时候,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但我们无法占有它,顺应规律的,我们应该在尊敬和珍视这一份灿烂的美好下懂得欣赏,而不是想着占有。
两个人走在一起有多么不容易,走在一起就更要学会尊重和理解,懂得正确的“拥有”。爱她,就给她属于自己的园地,她是一只能够飞起来的风筝,不要因为爱,让她变成你的艺术品,更不要因为爱,成为束缚她的枷锁。爱是纯净自由的,是翅膀,不是囚绳,是光芒,不是黑暗,是希望,不是陨灭,是无限,不是摇摇欲坠的星点。
不论你是否动过一个人的箱子,请记得,尊重,才会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