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2022年8月30日 0

年高考满分作文山东卷:人在边缘中书写迷茫

  年高考满分作文山东卷:

  人在边缘中书写迷茫

  他们说,人生就像一叶孤舟,“孤”是孤独,生命的森林里,“灵魂只能独行”,“舟”是“小舟儿此逝,江海寄余生”。风自南飘零,波海粼粼,能纵棹,惯乘流,江上雪,浦边风,枫叶落,荻火干,钓车子,橛头船,一路飘荡一路歌,追逐那遥远海平线的一抹残霞,仿佛那是人永恒的追求,因为未知,所以渴望,内心的浩瀚永远寄语在那个边缘上,而我们与理想的边界,脚下是汹涌波涛,漫漫远征,头上是浮光掠影,岁月留白。

  离别是生命永恒的话题。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惊仰四秣,从此一别,转身却是两处闲愁,或是天人永隔。惟余此一人,长歌复长叹,踽踽前行,风雨兼程,冷暖自知,最后独自一人走到人生的边缘。惊恐,不安,难舍,渐渐平息了年轻时的狂热与躁动,愈发迷茫,落叶当归根,人该何去何从?杨绛先生九十高龄时还在写书。先生文字趋淡了,自己也说,清净的时间多了,越爱想那些生死鬼怪的事情,写下对另一个世界的好奇与无知,同时也写下身后零碎的记忆,深知岁月无多,就取名叫《走到人生边上》吧。越写越发迷茫,就越爱沉思,就越爱苏轼的那句“无书此静坐,一日当两日”,就越明了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陪伴自己一生的,最宝贵的,唯有文字,唯有思想。

  抑或不曾岁至耄耋,慢看夕阳的日子,孤舟行至山穷水尽处,往后的日子不敢想太远,都是遥山远水,一片朦胧。人有不幸,难料柳暗花明后是什么,也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虽是四面断壁残垣,古褐苍苍,却困不住思绪的飘扬,跳跃在岩壁的一抹剪影上,涤荡在流水潺潺里,未来太迷茫,困境的边缘里却仍孕育着希望的朝阳,仍喷薄似火,东升西落,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在轮椅上度过了三十个年头的史铁生又迎来新的灾难——双肾功能衰竭。此后大部分时间在受病痛折磨和与病搏斗,剩下一点儿清醒的时间来写一点文字,写作是一种奢望,不急不慢,絮絮叨叨,就将新题作取名《病隙随笔》吧,真实又贴切,确是病隙碎笔,笔下没有阴云,仿佛病痛无关自己,在苦痛的边缘,他又还我们一个沐浴在思想光辉中的开朗的史铁生。

  是这样,《病隙碎笔》里有太多关于信仰的思考。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他不是一个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他的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他少的可怜的“写作之夜”依然充实而完整。周国平说他“史铁生身上业已形成了一种坚固的东西,足以使他的精神经历苦难而依然健康,备受打击而不会崩溃。这是什么东西呢?是哲人的智慧,还是圣徒的信念?抑或两者都是?”

  到底是什么?我们亦可自问,无非是黑夜动荡的海浪里,苦难作帆,思想作灯塔,会茫然却不会迷失方向。

  也有千万人行舟相遇之际,也是将没之时。于是谁又惊慌失措,谁又安然自得?茫然的海上迷茫的人,迷茫的人迷茫着,清醒的人清醒着。不用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就毅然懂得了什么,“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汪曾祺回忆西南联大,没有枪林弹雨,也没有水深火热,生活淡得只有昆明的青茶,常来“泡茶馆”,常去“跑警报”,常常昼伏夜行,长伴书灯。于是偶然忆起一件趣事,一美国学者问一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教授,西南联大八年,条件那样艰苦,教学设备那么差?为何能出那么多人才?——据统计,此后清华北大,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总和都不及西南联大八年。那教授答说:自由。无非是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迷茫是时代的迷茫,思想却不合时间界限。于是在一无所有的年代里,伟大却无中生有。(www.haocihaoju.cn)

  谁都在走着,谁都会走到边缘之上,谁都会渐若失去渐迷茫,谁都能在迷茫中孕育涅槃的重生,谁都会飘零一生,最后来到人世的边缘上,枕着他的思想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