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呢?换言之,我们应如何来奏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乐章呢?
一、平等
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知识多寡、贫富差距、身体强弱、年龄长幼、性别不同,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绝不能把自己高抬一寸,把别人低放一尺,有意与对方“横着一条沟,隔着一堵墙”,给别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感。如果在交际中出现以权压人、以势压人、以强凌弱,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把别人看得一钱不值,那就根本不可能有人人平等,不可能有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二、尊重
渴望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所有的人,不管其地位高低贵贱,都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他人的个性习惯、他人的权力地位、他人的情感兴趣和隐私,还要尊重彼此存在的外显或内在的心理距离,不要轻易地去突破它,破坏它,否则就是对对方的冒犯,势必造成对方的戒备、反感和疏远。
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与你抗衡。其实做到尊重别人并不难,有时只需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声敬称、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一张不刨根问底散布流言蜚语的嘴巴,就会给别人的心情带来阳光和温暖,当然也会为您自己带来真挚的友谊与和谐的交际。
三、沟通
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说:“每个生命都需要表白。”那么,与表白如影随形的便是人际之间的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同时自己也才能了解别人;只有沟通,才能不断增进彼此的理解,从而减少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越是不作沟通,越是有意设防,就会越难使人心达到交融,沟通需要主动,一味地等着别人与自己沟通,等不来“好人缘”。能沟通不等于会沟通,善于沟通者知道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采取不同的交际方式,懂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沟通总是与口才紧密相连,口才能为你的沟通铺平顺畅的道路,能帮你的交际书写和谐的华章。
四、宽容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的性格,特长各有差异,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不能强求一致。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就要有求同存异、相互谅解、不求全责备的宽广胸怀。既然我们自身都不完美,我们又怎能苛求他人完美无缺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他人的要求不要过分,不要强求于人,而要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旦对方犯了错误,我们也不要嫌弃,应给他提供改过的宽松条件,原谅别人的过失,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语又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和那些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正所谓“宽则得众”。
五、欣赏
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肯定,这是人们共有的心理需求,而欣赏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一种交际方式。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说:“避免嫌弃人的方法,那就是发现对方的长处。”因此,在交际中我们应抱着欣赏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人,时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赞美是欣赏的直接表达。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真诚的赞美往往可以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好心情。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由衷地赞美吧,这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六、换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主观判断出发为人处世,因而常导致一些误解的发生。所以,要达到彼此的认同和理解,避免误会和偏见,我们就要学会“换位思考”。所谓“换位”,即俗话说的“板凳调头坐”,就是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和处境认知对方的观念、体会对方的情感,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个性方式。只有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着想,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从而找到相处的最佳途径、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先怎样对待别人。”因此,交际中只要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点换位思考,就会少一些误解和摩擦,多一些理解与和谐。
七、弹性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往往与他交际方式太死板,不留余地有关。因此,我们需要在交际中建立一个“弹性隔离带”,使自己、对方、甚或双方都能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以减少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或伤害。比如说,在答应别人时,不要总是那么言之凿凿,一旦自己因客观原因无法兑现,岂不给对方以“言而无信”的印象;在拒绝别人时,不要总是那么生硬地一口回绝,不妨先答应考虑一下,给自己留点回旋的空间,以便到时候“进退有据”;在批评别人时,不要一味地高声大嗓,如果是在公众场合,最好点到为止,照顾一下对方的自尊;与人争论或争吵时,不要口不择言地说些“过头话”“绝情语”,这不仅会严重伤害对方的感情,而且也往往使双方难以“下台”;在请人帮忙时,不要直接让对方按你的要求去做,一旦事情不该办或对方无能为力,难免会造成尴尬的僵局,等等。大量实践表明:为自己的交往增加些弹性,给自己和他人都留些余地,有助于你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八、诚信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无形的“名片”,关乎一个人的形象和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一切向钱看”,不讲诚信,连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敢蒙骗,由此使得人际之间信誉度降低,严重损害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面对诚信的缺失,光是呼唤是不够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诚信大厦的砖瓦,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如:不要失信千人,对别人有求于我们的事,我们一旦答应了就要尽全力去办。如果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完成,就应向人家解释清楚,求得对方的谅解;要尽可能本色地做人,不要总是带着一副假面具与人交往,虚以委蛇;不要抱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想法,以一种“利用”的心态与人交往,甚至做出“过河拆桥”的卑鄙之举;防人之心固然不可无,但也不必处处设防,总是用一种怀疑的眼光来看人,须知猜疑是人际关系的暗礁。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恪守诚信,相信诚信之火定能成燎原之势,到那时和谐的人际关系何愁不能建立?
九、合作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这并不意味着合作变得可有可无。相反,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和工作内容智力成分比重的增加,许多工作不再依靠个体力量来完成,而要依靠团队合作来实现。一个人即使本领再大,是块“好铁”,但充其量又能打几颗“钉”呢?因此,合作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必定是个善于合作的人。在合作基础上竞争,在竞争基础上合作,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势。如果只讲竞争不要合作,那么竞争必定是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将无从谈起。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予对方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拆台;多一些协商,少一些固执;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封闭。只有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少一些紧张与摩擦,多一些温馨与和谐。
十、互惠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之所以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其中就与一方某方面的利益受损有关。因此,要有效化解矛盾,消除摩擦,就不能太自私、“吃独食”,而应坚持“互惠”,追求“双赢”。比如:在交际心态上,不要只想自己享受,不让别人舒服,更不能以置对方于死地为后快;考虑问题时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考虑,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利益;在双方意见不能统一时,可跳出“思维定势”,谋求一个折衷方案:对利益有争议时,双方要坐下来诚恳协商,必要时不妨都作出一定的妥协,人际关系要达到和谐,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任何一个好的关系都是双方受益,如果一方长期受损,这种关系是长久不了的。在交际中,只要我们肯让自己先退一步,肯把对方的面子给足,肯在自己的底线上留有一定的弹性,肯与对方利益共享,共谋发展,那么,就一定能取得沟通的最佳效果,也一定能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