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句 · 2022年9月3日 0

佛教名言哲理句

  佛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巨大,你们知道有哪些关于佛教名言哲理句吗?下面是好词好句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佛教名言哲理句大全,欢迎阅读!

  佛教名言哲理句精选

  1.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2.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3.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4.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5.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

  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6.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盘,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8.生死涅盘,犹如昨梦。

  9.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10.当知生死及与涅盘,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11.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盘,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12.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13.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14.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15.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佛教名言哲理句经典

  1.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lun,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2.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及微尘数佛。

  3.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4.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5.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6.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7.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8.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9.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10.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11.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12.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

  13.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

  14.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15.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16.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17.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18.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19.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20. 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21. 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22.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23. 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24.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25. 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26. 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27. 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28. 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29. 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