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白水煮冬瓜 —— 没啥滋味
穿心的烂冬瓜 —— 坏透
倒瓤的冬瓜 —— 一肚子坏水
吊起的冬瓜 —— 头重脚轻
冬瓜熬清汤 —— 乏味
冬瓜肚里生蛆 —— 一副坏心肠
冬瓜皮做帽子 —— 滑头;滑头滑脑
冬瓜皮做甑子(zeng zi蒸米饭等的用具) —— 不争(蒸)气
冬瓜钱算在葫芦上 —— 混账
冬瓜上霜 —— 两头光
冬瓜淌水 —— 坏透了
冬瓜藤缠到茄子地 —— 拉拉扯扯
冬瓜下山 —— 滚了
房顶上的冬瓜 —— 两边滚
霉烂的冬瓜 —— 一肚子坏水
奈何不得冬瓜,只把茄子磨 —— 欺软怕硬
牛踏臭冬瓜 —— 浑身冒坏水
数冬瓜道茄子 —— 唠唠叨叨
蘸雪吃冬瓜 —— 淡而无味
矮仔冬瓜爬楼梯 —— 步步高升
穿心烂冬瓜 —— 坏透了
倒囊冬瓜 —— 好睇唔好食
地里的冬瓜 —— 滚来滚去
吊起来的冬瓜 —— 头重脚轻
冬瓜缠到茄门里 —— 搅七搅八
冬瓜缠到茄田里 —— 东攀西攀
冬瓜缠拉茄门里 —— 张冠李戴,千差万错
冬瓜缠勒茄门里 —— 缠错门了
冬瓜缠勒茄子里 —— 搭不上
冬瓜缠在茄门里 —— 勿搭界
冬瓜缠在茄盆里 —— 搭不牢
冬瓜搭到茄门上 —— 走错了人家
冬瓜大的茄子 —— 不嫩;不论;不能
冬瓜戴礼帽 —— 白脸大胖子
冬瓜倒了瓤 —— 没心
冬瓜发软 —— 坏了心
冬瓜结到茄子地 —— 走错了人家
冬瓜烂囊 —— 里面烂出
冬瓜里生蛆 —— 肚里烂;一副坏心肠
冬瓜爬到葫芦上 —— 乱缠
冬瓜爬到茄地里 —— 乱攀
冬瓜爬到茄子地 —— 东攀西攀
冬瓜爬在葫芦上 —— 胡搅蛮缠;乱缠
冬瓜皮当帽子 —— 霉上了顶
冬瓜皮往里卷 —— 自顾自
冬瓜皮作帽子 —— 霉上了顶
冬瓜皮做衣领 —— 霉登顶;霉登项了
冬瓜皮做甑子 —— 不蒸气;不争气
冬瓜牵豆棚 —— 纠缠不清
冬瓜敲木钟 —— 没多大响声
冬瓜瓤里生蛆 —— 肚里烂;肚里烂出
冬瓜烧茄子 —— 烂搭烂
冬瓜藤缠到茄地里 —— 东攀西牵;搅七搅八;搅上搅下;东攀西附;拉拉扯扯
冬瓜藤缠在茄地里 —— 搅七搅八
冬瓜藤长在茄树田里 —— 瞎串
冬瓜藤牵到豆棚上 —— 纠缠不清;胡搅蛮缠
冬瓜藤牵牛 —— 纠缠不清(www.haocihaoju.cn)
冬瓜藤牵牛棚 —— 纠缠不清
冬瓜藤牵在茄子田里 —— 瞎缠
冬瓜秧爬到茄子地 —— 东攀西扯
冬瓜秧爬上葡萄架 —— 难解难分;难分难解
冬瓜撞木鱼 —— 响也不响
冬瓜撞木钟 —— 响也不响;想也不想;响也不响了;想也不想了;一声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