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好多年,一直都没有好好的看过一次春节晚会,而一零年里,跟着家人坐在电视面前观注晚会。以往的晚会节目中,我们最期待的表演就是那些老艺术家们。比如:赵本山、冯巩等等。这些熟悉的面孔,是晚会博观众一笑的关键人物。可是,春晚里,却有好多语言却不是全部人都能喜欢都能接受的。
虽然说,现在是网络时代,那些流行的网络语言跟随趋势前进,尤其是八十后和九十后的,把这些语言看成一种时尚,可是,那些语言毕竟也有适合它的场合。什么样的情况下说什么样的话,所以网络语言毕竟不属于现实,不是全部人都能喜欢都能接受的。至于网络语言,只适合在网络中发扬光大,现实中暂时无法承受。
有人说,那些绕口的网络语言是八十后和九十后创造出来的,因为正是年轻人的这些思想,把语言网络化了。可是,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想,应该是,这两个年代的年轻人因为现实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所以把网络给生活化了。现在的孩子们成长的快,成熟的早,所以把那些幼稚的表现完全展现在了网络中。他们在网络中寻找和现实截然不同的生活,把语言改编的幼稚天真,烂漫。
“别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XXX,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呢!”“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等等等等网络用语出现在冯巩的小品中,让我一下把小品的可笑度降到了最低。这不是一种游戏,可是好好的一个春晚节目却把网络语言拿出去说,这不是给人一种“语缺”(语言缺损)的感觉吗?难道小品策划的没有台词了么?要用这些幼稚到不能再幼稚的话去当挡箭牌?不好笑,一点都不好笑。本来还不错的戏剧效果,被这些语言给弱化了。多好的一个小品素材,就那样被浪费了,好玩吗?真的一点都不好玩吧?自己创造出一些可笑的语句不是更好吗?为何要去借用他人的语言呢?
那些流行的网络语言刚出现的时候,无论在哪个群里,都能看到一些自以为是的人重复着诉说。随便一两次看着还算舒服,时间久了,说的次数多了,反而会让人生厌,对那些网络语言越来越没有好感,甚至害怕再有人说出来。流行毕竟只是一时的,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像《西游记》一样永垂不朽。如果真的有奇迹出现,那也只是一个幻觉。
每个年,我们都要过出一个“新”来,所以不管是什么都要不断创新,不然要我们怎样去度过一个美好的新年呢?我们期待下一个新年里,不要再有这些无知的网络语言存在,因为我们要的是欢笑,是现实,是可靠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