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海豚湾影评(一)
第八十二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让这部名为《海豚湾》的环保主题影片进入大众的视野。这部电影纪录前海豚训练师里?奥巴瑞带领摄制团队前往日本太地町,揭露当地残杀海豚并冒充鲸鱼肉贩卖的故事,并试图寻找这种残忍背后的原因,以及对这一事件的改变所做出的努力。
毋庸置疑的是,这部影片在话题的选择,素材的选择,形成感受,传递情感等方面达到的某种极致。
影片中戏剧化的剪辑方式,以及充分的奇景展示和情感渲染使影片保护海豚的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比如,影片中一个冲浪运动员在讲述海豚在他面对虎鲨的威胁时“拔刀相助”的下一个镜头讲述的是在太地町每年有23000只海豚被屠杀;在海豚馆中,一个小男孩在出售海豚肉的货架前好奇张望,而一个小女孩正爱不释手的抱着海中的海豚形象的布偶;影片中被海豚鲜血染红的海洋,以及受伤的海豚疯狂的挣扎,一直小海豚拖着满身的鲜血游向镜头,渴望获救,但最终无望的沉入海底。当影片的主人公因为小海豚的死去而流泪的时候,在旁监视他们的渔民却在麻木调侃和挑衅的嘲笑。这些触目惊心画面像针一样扎进观众的心里,人内心激发的不仅仅是对这种残杀海豚这种行为的痛恨,更是对自身的反思,以及本能的想去为海豚做些什么。
影片对蒙太奇的精彩运用,以及通过在视觉上、声音上和话语上反复营造一种诉求,一种“神入”的效果——我不是海豚,但我仿佛进入这样一个通人性爱人类的动物种群之中,感同身受。于此同时,《海豚湾》的叙事方式,对题材,海豚主人公,以及叙述者本人的深度探索之间相互交融,其中所形成的节奏性与戏剧性与一般的纪录片冗长,沉闷的叙事方式相比有了很大的创新。该种叙事方式对影片主题的表达,以及提高影片的影响力及可看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揭露真相作为纪录片的灵魂,导演在这方面延续的《华氏911》《医疗内幕》的导演迈克尔?摩尔的归谬式采访和贯穿全片的取证行动。典型的段落如片中对日本渔业部副部长诸贯秀树的归谬式采访,以及对日本通过收买小国选票试图恢复商业捕鲸的揭示,还有片中对日本政府勾结媒体隐瞒海豚肉中汞含量严重超标的指责(当然还有对捕鲸协会副会长森下助二的讽刺性描写)。
面对当地渔民与政府及各种机构的阻扰,影片的制作者使出了“十一罗汉”般的各种绝技,导演路易?皮斯霍斯说:“我找来了我的好朋友–加拿大潜水女冠军曼迪-雷?克鲁克谢克(MandyRae-Cruickshank)和自由潜水教练克科?克拉克(KirkKrack),让他们帮助我们在水下偷偷装上摄像机和听音器,在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的帮助下,我们制造出了能够将高清摄像机藏在里面的假岩石。然后还有一位电学专家,为我们提供的则是一个高速的马力系统,维持摄像机最大限度地运转。另外,他还给我们制作了无人驾驶的遥控飞机模型,提供的是天线的支撑和摄像功能,模型下方装着一架同样能够远程控制的高清摄像机。于是,我们看到了海洋馆中看似微笑和快乐的海豚不得不服用一瓶瓶的抗酸剂和胃泰美用来治疗胃溃疡,因为它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噪音;我们看到宁静美丽的海滨小城里,景色秀丽的海湾里居然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屠宰场,每年有23000只海豚在这里被血腥的屠杀。我们看到学校里孩子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含高汞的海豚肉。
这部纪录片在艺术性和合影响力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它也作为一个文本,无意间耦合了丰富的东西方文化的内容。作为一部以美国视角记录发生在东方文化语境中的事件的纪录片,它体现了美国作为一个只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一个移民国家,其自由,平等的思想扎根于本民族血液中。林达在《近距离看美国》中说道,在纽约,有世界上一百八十多个国家的移民,虽然他们的祖先来自世界各地,但他们彼此接受认可对方,认为大家都是平等的美国人。这种平等扩大到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平等。而正是这种平等,也使得美国人更能够站在动物们的角度去思考人类对它们的行为。所以影片一开始就站在道德高度对太地町的捕猎行为的批判。
日本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资源匮乏的岛国,且在历史上自然,人为灾难不断,由于极度缺乏安全感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资源的欲望以及一种集体无意识中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和占有。所以这部影片上映后,面对指责,太地町的发言人声称“这(指捕杀,食用海豚)是我们的传统,这是我们的文化,你们根本不了解我们。”
从大的方面说,这部影片更是体现了在市场经济下人的欲望被无限制的放大,而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动物界的伦理被忽视。影片中我们看到,当海豚表演发展成一个年产值数十亿的产业时,便有了人们疯狂的捕捉海豚。人们甚至可以为了利益,将不能食用的海豚肉送进学校,丝毫不顾及儿童的健康。
影片给观众带来的思考不仅仅是关于海豚,更让我们反思在工业文明进行数百年之后,我们在享受由此带来的丰富与便利的同时,满足人类日益膨胀的欲望的同时,却忽略了与自然,与环境,与地球的和谐。这个地球上每天都上演着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悲剧。大部分人每天都在为各种利益头破血流并且乐此不疲。人们无暇考虑自身的行为是否违背了自然之道,天地之道并且自身是否最终将遭受来自自然的惩罚。
纪录片海豚湾影评(二)
文/陈雅琳
作为一种影画艺术,一部电影想要在各种国际奖项中得到认可,就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并且传递某种被大众所认可的价值观。作为曾获奥斯卡奖项的纪录片,《海豚湾》自然也是有其深刻内涵的。
戛纳电影节评选影片更加侧重于拍摄手法等的创新,奥斯卡则看重电影深度和票房。实际上,作为一部纪录片,《海豚湾》一片中并没有如cult片一样具有太多独特的拍摄手法或者剪辑手法,可以说得上是中规中矩,其能够荣获奥斯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传递的深度和价值观。如《阿甘正传》表现的是美国梦这一引人入胜的主题,《海豚湾》最主要的主题则是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
当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影片并不仅仅是《海豚湾》,此外还有《熊的故事》、《虎兄虎弟》等电影存在。我所想要特别指出的是《海豚湾》在传递其主要主题之外所“夹带私货”的一些东西。或者说,价值观在电影中的传递问题。
撇开感动人的情节,也撇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没有错的价值观来说。《海豚湾》本质上是纪录片,而作为纪录片,本身应该是讲故事而不评论的。但这部影片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本身就天然有了评判的立场,假使是单纯站在纪录片的角度上来说,《海豚湾》恐怕存在一些问题。而《海豚湾》一片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实在很多。
众所周知,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输出的工具,目前为止通过电影输出自己的文化最为成功的国家就是美国。其电影所灌输的价值观通常是以下几项:
美国拯救世界——美国的超级英雄或者别的什么。
美国总是正义的——通过对比美国和其他国家等。
美国梦——在美国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再来对比《海豚湾》,很容易就发现其中隐藏的美式价值观。
首先,作为事实主角的理查德贝瑞,从一个海豚驯养师到拯救试图拯救海豚的人,本身是一种正义。而他的正义,从某种程度上所传递的则是美国的正义,并且通过猎杀海豚的渔民们的做法,进一步有了正义和邪恶之分。潜在展现了美国的大国形象,并且对近年来经济取得重要地位,但是在太平洋上隐隐对美国造成一定威胁的日本进行了一次打压。这是在国际声誉方面的。
其次,理查德贝瑞在宣扬正确的理念,要求保护动物——美国拯救世界。通过宣扬正确的理念,保护生态,保护世界。自然,保护生态是对的。但是在这一点上,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还有一些不得不提的背景。当今世界在文化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欧美地区,即在工业革命中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这些地区已经经过了污染、屠杀、灭绝这一步骤,逐渐完全过渡到保护、维护、循环这一步骤。因为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技术优势,这些国家将国际分工中的脏活累活分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将污染、屠杀、灭绝等等问题转嫁给了发展中国家。
而为了谋求国家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强大,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妥协,接受分工。于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通常存在种种问题——高污染,如采矿业等等;廉价,如中国的稀土行业;刻薄剥削,如南美血汗工厂。而在这些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行业中,发展中国家依托廉价劳动力等发展起来的优势,同样会被以各种方法抵制。针对高污染产业,发达国家谈碳排放问题;针对剥削问题,也拒不接受血汗工厂的产品。名为保护,实际上是进一步的剥削压榨。当然,海豚宰杀产业实际上是日本方面的问题,并不是以上提到的。然而本质上这部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却让人下意识按照美国立场去考虑,单纯地将美方作为正确的一方,没有考虑更多。实际上,美国并没有拯救世界。
第三,一个纪录片剧组冲破日本政府的封锁,通过种种方式去拍摄一部纪录片并大获成功,这是典型的美国梦剧情。电影剪辑中将这些情节放在其中,一方面表现了情节的波折,另一方面同样也展现了美国梦的价值观。为美国树立了一个实现理想和追求正义的光辉形象,从本质上来说,《海豚湾》在美国国内,无疑是十分的政治正确的,这也是其可以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1981年,由于电影《铁人》的政治突破,它获得了当年的戛纳最佳影片奖。其所传递的价值观十分符合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故而即使是想让政治走开的戛纳也无法免俗。而一部政治不正确的电影,即使是传世巨作在各大电影节上也是不会轻易获奖的。掌握了电影界话语权的犹太人通过电影传递了犹太人是受害者,是值得支持的这一价值观。
相应的,《海豚湾》一方面有着符合美国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又选择了绝对正确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谴责物种灭绝,要求关爱动物的主题,除去奥斯卡之外获得了许多评论员大奖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而电影本身故事的触动和突破日本政府包围的噱头更让这部影片受到了进一步的称赞,关键在于,《海豚湾》这部纪录片所传递的价值观并不仅仅停留在了电影之上,关于海豚救助活动的举办,以及日本政府方面因为电影上映而做出的改变反应,同样使得这部影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这部影片能够获得奥斯卡也是理所当然。
纵观《海豚湾》一片,其价值观的传递和设立无疑是十分成功的。题外话是,什么时候中国本土的电影能够脱离刻板的说教,通过精彩的剧情和设定,在电影中传递属于中国自己的价值观,并且用这样的价值观去影响更多的人呢?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传递壮大自己的文化,树立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努力的事情,而中国还需要更加努力,中国需要一部自己的《海豚湾》。
纪录片海豚湾影评(三)
在动手写之前,我又看了一遍纪录片《海豚湾》。对我来说,最震撼的,莫过于在影片结尾处,小小的海湾,被海豚的鲜血染得通红……
这是一部活的奥斯卡奖的纪录片,在影片中,导演,摄影师和工作人员,如007般进入到太地町——捕杀海豚的地区。为避开当地渔民的封锁和驱赶,他们将摄像机安装在遥控飞机上、岩石间和水下,最终拍到了屠杀海豚时的血腥场面。
每年的9月份,当海豚迁徙,经过太地町时,都有数万被人类想方设法驱赶到一处小海湾,其中的大部分被当地渔民秘密捕杀,而幸存的少数则被高价贩卖,前往世界各地的海洋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海洋馆里海豚的“微笑”所欺骗,实际上,它们并不快乐。正如影片中的一句话“海豚的微笑,是最大的欺骗”。
渔民们在水下大声敲击金属棒,破坏海豚的声纳系统,精疲力尽的海豚被驱赶到太极湾内一个石头凹口中,入口处用网拦住。被困住一晚后,第二天黎明,当地渔民开始利用刀和长矛屠杀海豚。当地官员表示,巨头鲸会被捕获杀死,它们的肉被推入市场销售。但海豚中有一半会被卖给水族馆,其余的会被放生,以此试图平息国际社会的谴责。但摄影师偷偷拍摄到的图片显示,在屠杀区之外依然可以看到肚皮朝上、一动不动漂浮在海面上的小海豚尸体尽管当地渔民小心翼翼地竖起大量防水油布,但这些东西不能完全遮盖下面正在进行的野蛮屠杀。即使从悬崖顶上,也能听到海豚猎人的声音,也能感受到海豚们为了自由和生存发出的抗争。海豚猎人们从油布缺口处跃入水中,然后将手中的刀对着水面扎下去。几分钟后,四周刚才还是鲜绿色的海水,顿时变成一片深红,早晨清新的空气中混杂着血腥味。
每年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血腥行为,缺鲜被日本人知道。在影片中,导演在日本街头随机对路人的采访中,人们对捕杀海豚的行为表现的是震惊,然后极力否认日本有这种行为。就如同否认“南京大屠杀”一样……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日本政府和媒体,工作做得如此“细致”。
影片中,那一弯被鲜血染红的海湾,数以万计的海豚在血水中挣扎,无助的哀号声,向我们诉说着不幸。张牙舞爪的日本渔民不顾影片工作人员的劝阻,依然我行我素,把尖刺,刺向一只只海豚。当有工作人员问渔民:“如果给你同等价值的金钱,你还会捕杀海豚吗?”渔民说:“这不是钱的问题……”因为,在渔民眼中,海豚是捕鱼,渔民也捕鱼,少了海豚,那他们就会得到跟多的鱼。
因为在各方面复杂的利益面前,日本民众一直奔政府和媒体所蒙蔽着,他们也是受害者,食用着汞含量超标的海豚肉。同时,我认为,作为中国人,看完这部影片后,如果得出的结论就是“日本人真变态”,并从唾骂中得到一种快感的话,那么这与本片的目的真的是背道而驰,向更多人宣传本片,让大家了解我们在水族馆看到的海豚正承受的压抑和它们同胞正承受的屠杀才更加合理;反思自身,将由本片对海豚悲惨命运激起的愤怒和伤心上升为更积极的环保意识,用行动影响更多人才更加合理。走出误区常常需要时间,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就如我长期以来一直以为水利工程是完全的环保能源,直到几年前从地理杂志上才了解了其对生态和社会的负面效果,也了解了更多解决之道。同样的,我的思想中也可能还有很多类似“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所以让它们‘无忧无虑’的在水族馆与人类接触多么美好”的环保认识误区,这也需要我更主动的了解环保,参与环保,走出误区。
影片最后,里克·奥巴瑞身前绑着液晶荧幕,四处游说的画面是导演最高潮最极端的表现方式。在涩谷街头,在窜流不息的人群里,最后越来越多的人围绕在他身边……
这确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而其震撼人心的地方恰恰是因为这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没有虚构,没有夸张,没有表演。当看见染成血色的海豚湾你要知道,这并不是某个导演或者美术所特地设计的场景,那是比任何灾难片好惊悚片都要让人震惊的。被那些海豚的叫声刺激着耳膜,甚至刺激到了泪腺,这是相当奇怪的一种感觉,那些声音或许焦躁或许恐惧,但我确实什么都没想的情况下被触动了那根最敏感的泪腺。确实这也许没有一些惊悚片恶心,但只要想到这是真的,就会有一种奇怪的惧意油然而生。画面的穿插让日本代表团队看起来相当滑稽而且可笑。影片的最后有句独白:可不可以放海豚一条生路。那句话相当无力,甚至带有恳求的味道,保护这么些海洋的生灵,依靠不了政府,依靠不了那些组织。这也是为什么全球禁止捕鲸这么久还是一直拖着,那些所谓的商业性质的,学术性质的,一丘之貉。日本的政府和盈利企业狼狈为奸的控制着舆论,掩盖着事实,其中掩盖了海豚肉汞超标的事实。企业将这些有毒的海豚肉冠以健康鲸肉的名义贩卖,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这些有毒的海豚肉,甚至强制加入学生的午餐。(www.haocihaoju.cn)这是一个政府所做的事,不是骇人听闻,是真的。
影片中最后揭示了日本人明知海豚肉有毒,整个捕杀资源不断下降仍要有意为之的原因,就是大日本帝国思想在作祟,这个分析真的很深刻很到位,看到那被鲜血染红的海湾,我想起了日本人的各种对人类的屠杀行为,这个民族绝对是个变态野蛮的民族,日本人是整个人类和动物界的巨大威胁。当日本的海洋副部长自己都汞中毒时,一种快意油然而生,作恶者自己受到了自然的报复。日本是海国,现在对海洋过度的滥捕,最后首先受到伤害的肯定是这些海岛国家。
看了这部片子,我不想对某个民族的陋习再做过多的评价,只是对佩服理查德·奥巴瑞这样能为自己行为进行反省、救赎并不顾一切的行动而感动,哪怕是被拘捕、被迫害,都义无反顾的去做,想尽一切办法,找资深潜水的朋友潜入水下安装采音、摄像设备,找飞机技师,制作隐藏在石头里面的高清摄影机,搞遥控模型飞机飞上天空进行拍摄,甚至动用了军事领域的无热源热感应摄影设备,在24小时日本警察的严密监控下,通过各种方法摆脱跟踪,不顾政府或机构的强势反对,毅然故我地去寻找真相,采集第一手数据,硬闯IMC大会播放屠杀场面,在东京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孤独地播放只为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相。
当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湾,听到海豚的哀鸣时,我觉得这不只是日本人的耻辱,是整个人类的耻辱。
大海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它的神秘令人向往,它的魅力使人着迷,海底世界以及海底生物更是人类一直持续研究的对象,但任何华丽的画面背后往往都隐藏着最丑陋的影像,《海豚湾》即是如此。
导演路易·西霍尤斯拿着奥斯卡奖杯,心中所想的还是那些海豚,”直到这些海豚不再被屠杀,我才算真正获得了奥斯卡奖。”希望在这部纪录片把赤裸裸的”杀戮”昭示天下之后,可以引起太地镇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