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影评(一)
这是一个发生在建国初期的故事。讲述了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
看完此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深刻的内容和精湛的手法是值得我们称道回味的。编导者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谢晋是一个会用色彩说话的导演。影片中并没有出现大片大片明亮的颜色,淡淡的冷色系则更突出了文革时期人们心里的恐惧,焦躁和不安。画面则是通过特写和拉长的远景来表达人物的感情。没有蒙太奇复杂的手法,只有最淳朴的技巧。
关于文革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有些只停留在单纯的表面上,如讲述了主人公被批斗,细节之处却一笔带过,这就显得比较肤浅。《芙蓉镇》则是透过现象挖本质。例如:深刻的描写了在文革期间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的变化。通过这个细节则可以看出人性的转变和文革带来的伤害并没有摧毁他们。此中道理,并非该片首先提出。但讲得如此深刻,新颖,生动却并不多见。
秦书田(姜文饰)是个神奇的人,他被镇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思想却凌驾于万物之上。他神似王小波笔下那些大智若愚的男主角,有着一种尼采崇尚的“悲剧式的乐观精神”。——他的乐观,不是源于认知的肤浅,相反,是通透人性的一种豁达。他大方地接受别人套上他头上的反派帽子,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癫狂勇敢而不失浪漫。
“好好地活着”在那个自我作贱的年代不是一件易事。秦书田不是一个揭竿而起的英雄,他选择“自保”,保住了良知,保住了幸福,保住“人心不死”的希望。
二十年前的刘晓庆,很美。她扮演的胡玉音真是应了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玉音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女子,勤劳美丽贞烈。如果她是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么,爱情就是一汪滋润她的池水。但是,那个年代,美丽也是一场浩劫。起先是组织领导搅浑了她的初恋,接着“工作组”把她逼成了寡妇。胡玉音就似一朵被粗暴采摘的荷花,丢弃于坑洼的石板街,无助,绝望,迅速地枯萎。
所幸秦书田的陪伴,他用细水长流的关爱,甘露般地滋润了玉音的生活。——这才叫“泡”妞,让那万念俱灰,日渐枯萎的心又在爱情的浸润下丰盈起来!
影片给了他们的爱情一段很长的特写,从萌生,到死心塌地地相爱,无人打搅,与世隔绝,只属于两个人的甜美秘密。看着玉音的脸颊渐渐粉嫩水灵,就知道,这朵美丽的芙蓉又含苞欲放了。
面对幸福的第三次浩劫,玉音坚强了很多,孩子与丈夫都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冷眼看待命运的不公,只为了那个“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承诺,卑贱却又脱俗地活着。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芙蓉镇》给我的感觉很写实,父辈们更是深有体会。
谢晋是中国电影史上泰斗级的人物,他的作品得到了国内外数以亿计观众的承认和喜爱,被海外影评家们誉为“当今国际影坛上最有名望的中国人”! 谢晋的影片充满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他曾说过:“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激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我拍影片更多地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希望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就是在这样的观念引领下,谢晋导演在20世纪80年代执导了著名影片《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芙蓉镇》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影片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总的来说,《芙蓉镇》仍然是一部谢晋式的“哀而不怒”的电影,但在当年那个特定的年代却引发了人们对“四清”、“反右”、“文革”等历史问题清算的热情。它是一部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作,是与《活着》一样细腻又激烈地描写如何在变迁的环境中保持美丽与优雅的好电影。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令人难忘。谢晋在片中把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编成绝妙的织体,平衡,精致,干净,暗地里又涌着股浓烈的激情,气韵非凡,浑然天成。
我深以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不应该放弃某些价值,例如对智慧的渴望,对良知的守护,和最重要的,对趣味的追求;而且,良知和乐趣,也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部片子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是站在“人”的角度叙事的:秦书田固然憨厚,但也不乏趣味和小聪明;李国香作为政坛的“不倒翁”(在国产电影中,这样的安排很少见),也会说出“脖子都没有洗”(这丝毫不能让人联想到“生活腐化堕落”,反而会理解这种人之常情);黎满庚的老婆固然看胡玉音万般不顺眼,也会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所有的人物都显得丰满、可信。
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大雨中,姜文对已经被打倒,挂着一双破鞋的李国香,很正经又略带结巴地说,“你,也是人!”
80年代的电影尚且能讲叙这样简单的道理,可是90年代以后呢,除了铺天盖地的厚黑学、成功学,就剩下空荡荡的“法律”和“制度”之类伪命题了,唯独不见的,是那个“人”字。
回首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还历历在目。政治上长期动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素质下降,经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芙蓉镇》最后,玉音拿回了被没收的钱和房子,但是有些东西,有些人永远也不会回来。最后,曾经的酸楚可以被轻松的调侃,欢笑背后,却是斑斑泪迹最后,生活还将继续,阵痛后的新生命,终会走向成熟。
芙蓉镇影评(二)
近日观看了导演谢晋在1986年拍摄的电影《芙蓉镇》,用三节课的时间看完,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对事件发展过程或结局出乎意料的惊奇,也不是对事件本身对于大脑产生的影响有多么的震撼,而是真真正正的对事件发生发展早已有一点明悟的悲哀,更有个人对主流对大的局势难以抗拒的无力感。试想,当一个人发觉自己和他所处的世界特别是精神世界格格不入甚至受到主流时局的孤立和压迫,个人犹如在浩浩荡荡的长河中如一粒黄沙载沉载浮时,谁还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做到内心和行动的统一而不随波琢流。如果能做得到,那也算得上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平凡人只会觉得时势比人强,不管是“正”的“邪”的,都屈服于时势面前。正是因为有着对时势的不同应对,才呈现出人间百态,君子也好,小人也罢,都在历史的舞台中演绎着他们各自的戏,待到一幕幕戏落幕时,自有后人去继续书写历史。
在芙蓉镇,这个中国不起眼的小地方,就通过荧幕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属于一个特殊时期的就耨一段历史戏。在这个座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处一处峡谷里的小镇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如九牛一毛般的存在虽然毫不起眼,但中国的大舞台在四清运动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由千千万万个芙蓉镇般的小舞台存在着。由在芙蓉镇这个舞台下演绎的人生百态、一叶春秋在谢晋的导演下折射出是整个中国大历史舞台下的情况,所谓“见微知著”、“管中窥豹’”即是如此。
可以说,影片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及其配角在故事中将近二十年的生活轨迹特别是对他们一波三折的命运的刻画,把握住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时间主线,窜连起代表不同身份的人物在三个阶段的不同行为举止极其后果,透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对比,展现出在世间的作为人复杂的一面,无论是丑的、恶的、美的;揭示运动对个体最基本的人性的压制和摧残,特别是借集体利益之名,行满足个人私利之实,更是暴露了所谓运动在底层社会的变质;这种从上到下的这种运动像是一场骗局将几乎所有人卷入结束时却又像噩梦醒来一样,回到刚开始时芙蓉镇的景象,像是什么也没改变,但留在人们心底的记忆不会改变。回过头来想想,是运动错了,还是人错了?是历史改变了人,还是人改变了历史?
芙蓉镇影评(三)
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说实话,在看之前,我并没有抱有太多的期待,只是看完后,我突然觉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带给我一个我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却也确实熟悉的年代。整部影片对历史的描述是那么的真实,真实到不让上映。
每个时代伟大的人物,都会有他的功与过,而《芙蓉镇》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小小缩影,我们不知道在那个名不聊生的动乱年代,受害的到底有多少人!那个年代对于我来说熟悉又陌生,我永远不知道他的真实面目,却也总隐约看到的过去。历史是要用辩证的手法对待的,历史是事实,我们没有带着恶意观看那个时代的政府,我只是为人民的遭遇而深感同情。那个人能不犯错?所以我们应该原谅那个时代,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记住那个时代。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胡玉音的女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命运跌宕,以及他身边人的起起落落。那么首先,让我们讲讲胡玉音这个女人吧。她与丈夫黎桂桂开了个卖买米豆腐的路边摊,生意兴隆,后来有自己辛苦打拼,盖了新房,可是这一行动,却被批为走资本主义路线,他们的新房被收没,一千五百块钱虽交与黎满庚保管,可是在那个动荡的社会,黎满庚为了保全自己及家人,最终将钱交出。胡玉音去外地躲避一年后回来,发现丈夫去刺杀李国香而早已亡故,伤心之至,又听秦书田说自己被判为富农。后来,她就一直被迫扫大街改造。在扫大街的过程中,他与同时扫大街的秦书田互生爱慕,最终不顾反对在一起。
阶级斗争开始后,秦书田因为当年写反歌而被批为右派,亦被进行劳改扫大街。再扫大街的过程中,她与胡玉音慢慢产生感情,两人决定结婚。而当秦书田递交申请后,却遭到反对与耻辱,还在自己家门上贴白对联: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这是个对么大的侮辱,在这里,他们左派眼里的所谓右派,连拥有婚姻的权利都没有!秦书田看胡玉音一直哭,就给她说:你哭什么,黑夫妻也是夫妻,这等于是政府承认了。不得不说秦书田一直是个乐观的角色,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迫害,也看到了反抗与希望。在秦书田与胡玉音私自结婚的那天晚上,谷燕山不请自到。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有点兴奋,我觉得那个年代的形势再怎么严峻,却还是有些人会背着所谓的组织走,他们这是无声的反抗。也就在他们结婚后,秦书田被判十年囚禁。
而谷燕山,究竟又是个什么人呢?在电影后面胡玉音生孩子时,谷燕山将语音送去医院,当他看到护士军装的领口与带着五角星的帽子时,他的情绪异常激动,眼里噙满了泪水,那个眼神是愤怒。是不满,是不服,是不屑是……是多么复杂的感情啊!在这里我们才知道原来谷燕山原始一个扛着枪达江过山的军人,原来他在战争中,受了难以启齿的伤。后来战争结束,他没有娶到老婆,也没有生活的更好。对于他来说,他收到的伤害和胡玉音,和秦书田,和其他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也都很相似。他曾经为其买过命的组织现在反过来把他搞得穷困不堪,这是多么高尚的愚弄与嘲讽。他在黎满庚家喝酒的那晚,一个人在街上反复的大喊着“完了,没完”“完了,完了,没完”……完了的是自己的过去人生而没完的是自己的心,是所有人不满的情绪,完了的是过去的岁月,没完的是人们所向往的生活,也或许,是其他的什么……而在这个时候,听见叫喊的秦书田说:人心不死。
黎满庚这个人,年轻时曾与胡玉音相好过,但是他为了保住党籍,放弃了她。后来,他又为了自己与家人,交出了胡玉音托他保管的一千五百块钱。在与谷燕山喝酒的时候,他说羡慕谷燕山,谷燕山说:要活的有良心。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虽然黎满庚做了一些不义的事,但是我们又没有理由批评他,因为这恰恰是人的最真实本性,所以我对他表示理解。况且如若每个人都如谷燕山一样,那么这个电影也就失去了许多他原有的吸引力。真实的东西永远都是最易感动人的。
李国香是负责整个芙蓉镇工作的干部,他一心拥护阶级运用,而其实,她并未获得什么好处。我对她的感觉,就是她只是这个运动的一个牺牲品,一个盲目崇拜者,一个被运动运用的工具与棋子。然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棋子随处可见,他们盲目而又忠实的一塌糊涂。她曾经被打到过,可是后来又站起来,她的站起来,预示着这阶级运动的继续。最后返回市里的路上,偶遇当年被打倒的秦书田,秦书田对她说:安安静静的成个家,学着过过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去,他们也容易,也,不容易。虽然这句话是冲着李国香说的,但是只是冲着李国香么?表面看是的,但是李国香只是政府组织的一个化身,这是在对那个时候的党说话,说让政府安静,别总想着和老百姓过不去。打倒他们容易,但是打倒他们也不容易。李国香最好照样风光,坐车回城,这就好比发展这场运动的人,最后却都相安无事。受伤最大的,只是那些老百姓。
在秦书田回到芙蓉镇的路上,他就遇见了一群小孩,然后他摸摸他们的头,开心的笑了笑,继续朝前走去。小孩子其实是一种希望的暗示,他摸着他们的头,就像是是摸到了希望,摸到了明天,也像是摸到了某个和平的年代。
每次剧里的人物受到磨难,都会觉得生活是那么黑暗,可是虽然人人都是受着阶级运动的压迫,从中,我们却还是能深切的感觉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不安分。所以每次看到他们内心的反抗,又觉得热血沸腾,止不住的为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感动。在李国香攻击芙蓉姐胡玉音的米豆腐摊时,大家对此举动都表示了行动上的抗议。在批判会上,谷燕山突然站起来冲着左派代表李国香说他要去撒尿。在看到孙子替爷爷受改造时,黎满庚媳妇说:造孽啊,阶级斗争,看样子要搞起码三代啦!(www.haocihaoju.cn)而在这些不安的人群里,秦书田是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扫大街的时候,秦书田也能舞起来,在被叛十年后,他对胡玉音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秦书田对李国香说:你,也是人。秦书田请求结婚时说:就是公狗和母狗,公鸡和母鸡,公猪和母猪,也不能不让它们婚配吧!秦书田劝一直掩面哭泣的胡玉音说黑夫妻也是夫妻。秦书田给那个趾高气昂的李国香说:我叫秦书田,外号秦癫子,专业是扫大街,而且扫得还不错,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幸结了婚……每次看到秦书田出场,都像是看到了一股倔强的希望,就像是冬天里一星燃着的小火苗,微弱的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灭,但却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那么扎眼,给人带来一点点温暖。他坚强又勇敢,同时又不是幽默。
谷军。也就是胡玉音的孩子,他冲着母亲喊: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是的,回来了。他的父亲回来了。这个社会的希望也回来了。那个时代,远离了……
在谢晋导演的安排下,电影中的人物一个个都那么的迷人,他们所表现出的顽强与不屈,所经历的忍辱负重,都给人一种无论如何,要活下去的信念。一个人,你只有活下去,才可能待得到希望。
命运会是个未知的东西,时代可能会有错发生,但是选择不能有错,希望要永存于心间。后来,芙蓉姐胡玉音的房子回来了,一千五百块钱回来了,他的丈夫秦书田也回来了,好像一切又变成了最初的摸样,好像大家还是很开心。但是我们在看到这种幸福的场景时,心情却止不住的压抑,并且伴随着无比的沉重。我们自能看到内心以外的东西,因为心灵上受过的伤,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然而而那些却恰恰是最大的伤害。什么能还回来呢?黎桂桂回不来了,过去的青春也回不来了,那些未受伤的纯正的心也回不来了。回来的这一切实际上实在告诉我们在这当中,我们曾失去过什么。
现在关于革命题材的电影很多很多,而更多情况下,我是不愿意多看的,因为他们往往是几个领导一指挥,士兵扛着抢就上,然后不是打了胜仗就是打了败仗。许多关于文革时候的影片或电视,也没有将人物的内心与当时人所受的镇压真实展露出来。所欲我谢谢还有这么一部好的影片,让我可以了解那个年代,让我们可以证实过去,缅怀那代人的辛劳与忍辱。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但是也很庆幸中国现在的进步,让我们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是在那个年代,我这篇文章估计足够拉去砍好几回脑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