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 2021年12月17日 0

自由作家观后感

  自由作家观后感(一)

  电影《自由作家》主要内容:是一个把自己的爱和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白人女教师和她的孩子们的感人故事。这是一段发生在种族歧视严重和社会阶层等级观念强烈,充满暴力的复杂社会大背景下的震撼心灵的改变。

  女老师爱琳从事的第一份教育工作,是在美国威尔逊学校一个糟糕透顶的班级里任教。这里有着给老师们带来噩梦的学生:他们虚度光阴,消磨时辰,把学校当成18岁之前的游乐场;更混乱的是,学生们来自社会里的不同种族和各类底层阶级,分帮结派互相斗殴。爱琳想方设法让仇恨远离孩子们的心,消解他们之间的敌意,可是,作为一名白人老师,孩子们对她树起了重重心墙,爱琳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碰壁。

  但是她最终还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引导这群孩子走向了光明。她用自己的爱、耐心和执着来感染他们,用书本来激励他们,用日记的方式让他们记录自己的生活,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认识到世界,认识到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爱。当影片最后孩子们不再认为自己是个屡屡失败者的时候,到最后他们能够留在学校继续读高中三四年级的时候,到他们愿意学习,愿意把班级当作自己人生的第二个家的时候,我的心灵受到了很深的触动。是爱琳的努力,是爱琳对这帮孩子的爱和付出,触碰到了他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强大起来,获得涅磐重生。

  爱琳做的是一项极为崇高的事业。而她也为她的事业付出了代价。爱琳选择了自己的事业,选择了她的孩子们。(www.haocihaoju.cn)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大的牺牲!同时,爱琳的理想,也受到了教育体制的冲击。203教室的孩子,是一群被教育体制抛弃的孩子。学校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个学习知识通过奋斗实现梦想的地方。而在爱琳的努力下,203教室变成了他们的天堂,变成了他们转变腾飞的地方,变成了一个他们可以自由而有希望地活着的圣洁土地。

  最深的感触就是这群学生的改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作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本奇特的书。毫无疑问,爱琳是一个好老师。看了这部影片,内心触动很大。我们每一个老师,是否也能有这份爱心、耐心和执着,这份信念和力量,去感化,去影响我们面对的孩子们?也许他们不会像影片中的孩子们经历那样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残酷的威胁生命的环境,但是现在的孩子在成长中肯定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一个有责任心,引导他们改变的老师,怎样获得孩子们的尊重和信任,怎样担负起祖国的未来?我想,这该是看完这部影片后我们该深深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的说法?我深信,一个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孩子一生的转折点,或影响孩子的一生!

  自由作家观后感(二)

  影片中的女主角的确是个非常成功的老师,她的成功我想主要归于两点。

  第一点是她对教育的热情。这里我不是想让大家学习她,因为对于一名准备走上三尺讲台的人来说,绝不缺乏对教育的热情。我是想说热情是需要“刺激”的,不是意志所能决定的。具体来说吧,女主角的一次次付出换来了学生们的一次次思考,一次次成长,一次次变化,同时学生们的一次次思考,一次次成长,一次次变化也带动了老师的热情,推动他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付出。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是有滞后性的,学生不可能这么快接受,体会老师的用心,这就使得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大大打折了。所以我认为好的教育体系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要保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热情!

  第二点是女主角对种族平等的信念。从这一点来说,是社会背景给了她发挥才能的机会,这个机会不会有第二次。就拿我们现在的环境说吧,社会和谐,人人平等,社会主体没有较大的意识冲突,这就让我们缺少了信念的力量。试想把女主角放到我们现在的教育岗位上,发挥不了这种信念的作用,她还能那么成功吗?

  从女主角身上我还看到了作为一名新老师的优势,她不会因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认为,不会被别人的教条困住,我想这也是本剧的闪光点吧。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被别人影响,冲破教条的人也不少,而不被自己的习惯,经验捆绑的人却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老师在执教前几年都会有自己厚厚的备课本,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说课方式。但社会是进步的,学生的喜好,接受能力是会变的。再回头看看那些执教五六年的老师,他们的备课本已经积上了厚厚的灰尘。不知道十几年后的女主角会不会也一样呢?

  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个人认为这是个过去式,是个特例(特别的背景,特别的学生,特别的学校)。它只是再一次验证了教育问题上永恒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老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爱,才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