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想起儿时,清淡的旧时光藏着那么多数不完的故事:谈玻璃球、跳皮筋、老鹰捉小鸡、滚铁圈、去沙地上和小伙伴摔跤。
会识字了,小人书在小小的童心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宁可不吃糖(那时候一角钱可以买7块糖,能吃几天呢。)省下一角、两角钱,也要跑到十里外的供销社买一本喜欢的小人书读。专诸刺王僚、孙悟空三掉芭蕉扇、单雄信独踹唐营、晴雯撕扇、搜查大观园,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一段段的精彩壮烈的人生传奇,像一股股清泉浇灌着幼稚的童心。难忘一年,旧历新年买回了一幅《水浒传》年画,108位梁山好汉画得惟妙惟肖,还标注了每个人的绰号。兴奋的我每天都要看很久,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牢牢的记下了每位英雄的绰号。至今每逢有人问起,还能倒背如流。现在想来,乡下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小人书却幸运的让我拥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
少年时代在外地读书。偶然一次去商店买小人书,看到了一本《常用古诗词》,售货员告诉我书很好,只这剩下一本了,就买了下来。第一篇就是《诗经》里的《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不知怎么,“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一句,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莫名的勾起了对家,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十四、五岁的我第一次懵懵懂懂的有了离愁别绪。此后闲暇时光就翻看背诵喜欢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后来才知道,这是无心插柳,果然是本好书,所辑录的都是经得起岁月和人生砥砺的优秀诗文。这些诗文不知不觉间影响了我的生活和人生的抉择。现在,家里的藏书中,唐诗宋词元曲还摆在醒目的位置,每夜睡前总要看上一两首,反复玩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的书也渐渐杂起来,小说、现代诗歌、报告文学、散文都多多少少的读了一些。青年时代,有几分对金庸、梁羽生、古龙笔下江湖侠士的向往;也有几分受琼瑶、席慕容、三毛的影响,多了点缠缠绵绵的儿女情长和不知岁月艰辛的淡淡的惆怅。不谙世事的年龄啊,天空似乎总是雾蒙蒙、雨蒙蒙,日子像云像雨又像风。
经历了社会的千锤百炼,知道了生活不是童话,成人的世界里没有浪漫。所幸的是还有书籍—这个忠诚的,一直默默陪我一路走来的朋友,让我在跋涉疲惫的时候有能够得以休憩的心灵港湾。
这些年来仍陆陆续续的买书来读,阿来《尘埃落定》,了解了藏族的历史变迁,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感悟到古代文化的厚重和深刻;刘墉的洒脱深刻,贾平凹的睿智尖锐,都让我对生活、对生命有了更多的反思。
一路走来,书像一杯茶,能在人生炎热的季节带来丝丝清凉;书像一把伞,能在风雨袭来一刻感觉到些许慰藉;书像一盏灯,能在迷茫无助的时候找到前行的方向。
一路走来,与书为伴,恰似徐徐清风滋润着心田。此生没有太多奢求,唯愿而今而后, 携一卷清风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