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现在的有些人对物质热衷得相当可以,总认为有了充裕的物质,幸福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实不然。物质仅仅给幸福提供了一种可能,而且仅仅是一种可能。幸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你有了什么就能幸福,或者没有什么就是不幸。在很多时候看来,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幸福,不能简单地取决于我们的物质财富,还取决于我们有没有领悟什么是幸福的、什么是不幸的心智和悟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幸福来临的时候自觉地感知幸福的降临,常言道,身在福中不知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要懂得幸福,感知幸福,我们就需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培养我们和谐的心境,才能不断提高我们领悟什么是幸福的、什么是不幸的心智和悟性。
幸福需要学会知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上的事是没有绝对圆满的。知足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幸福。所谓知足常乐,乐就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不要认为知足就是裹足不前,相反,知足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基础和动力。不知足,总是认为工作不顺心,经济不宽裕,人生不如意,生活太乏味,那你就总是一副痛苦难当的表情,你的行动永远是消极被动的无用功,而且,因为你的反应,很可能还污染你周围生活的环境,你生存在一个逐渐恶化了的生态环境之中,你就会愈发的感到不幸。于是,你的精神状态可能就总是不好,你的行为状态自然就可想而知,你人生的收获自然不会丰富,这样的生活还谈得上什么幸福呢?
学会满足,就是要学会用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看待人生。成功自然可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也仅仅是可能,因为如果我们不理解人生的本色状态,那么,成功又很可能变为一种不幸,范进中举以后就突然变得疯了——当然,这只是封建社会的一个个例。失败也不乏一种豪迈和大度的幸福情怀,不是吗?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失败不也是漫漫人生中一种可喜的难得的不易的收获吗?很多时候,是我们把成功与失败看得太重,我们的感觉过于物化,感觉一物化,就忽略了那些其实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经历,我们的奋斗,其实,这些才是人生真正的本色,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应该为我们自己的努力、经历和奋斗而感到自豪,感到无悔,高声喝彩。我们经历了、奋斗了,我们的人生就是充实的,我们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我们的心情就应该是晴朗的。高谈阔论、好高务远不是做人的本色。我们不能错误地用成功或失败来衡量我们的人生价值,至少我们自己不要去这样衡量。更何况,别说几十年之后,就是十几甚至几年之后,我们再回首看一看曾经所谓的成功或失败,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恐怕正是那些曾经让我们生生不息的跋涉与奋斗,努力与前行,甚至是那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挫折,会让我们永远回味无穷,永远豪情满怀,永远精神倍增。
学会满足,就是要学会辨别真假,区分善恶。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可能才是一个真正拥有幸福的人,但我们容易被眼前所谓的这种幸福那种幸福的物化了的东西蒙蔽了眼睛。我们的确容易犯一些盲目性的错误,干一些舍本逐末的事情。我们太关注别人,而忽视了自己,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眼睛,而迈不开自信的步履。我们并没有审视和分辨这些所谓的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有时候这样的状态或许根本与幸福无关,甚至与幸福不沾一点边儿,而被我们盲目地艳羡为一种幸福。其实,幸福也有真假之分。假幸福很有可能比不幸还要不幸万分,只有真幸福才是人生最美好、最踏实的一种地久天长的好感觉。
幸福需要学会感恩。不要认为安宁的生活是我们本来就应该拥有的,也不要把平静的生活误解为平庸。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当中,没有什么应该发生或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平静安宁与狼烟纷纷、健康快乐与疾病缠身,有时候就是一步之遥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为平静安宁的生活而感恩。我们学会了感恩,我们就能幸福地生存,我们学会了感恩,我们的世界就是一片晴朗美丽的天空。
幸福需要学会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脆弱的,自己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微弱和渺小,那是因为我们夜郎自大,妄自尊大。事实是,我们的生命也好,我们的事业也好,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离不开周围很多人们的帮助和关心。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生命的依赖和支撑。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为有别人的帮助和关心而感到幸福,为有别人与我们一同分享欢乐或者痛苦而感到幸福,为有别人的一路同行而感到幸福。
幸福其实还需要我们学会很多东西,比如学会付出,学会回报,学会善良,学会同情。总之,要幸福,就需要学习,只有学习,我们身在福中才能感知到幸福,才能营造我们自身和谐的心境,而心境的和谐是我们历练人生和成就事业的动力,是幸福萌芽的沃土。不学习,我们的心境就容易恶化,我们就很容易把不幸当作幸福,我们也很容易把幸福误解为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