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的同时,自己内心也便沐浴于暖
有段时间,微信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说得是两个孩子同时落水,一个孩子的爸爸救了自己的孩子,没有救别人的孩子,事后要不要被道德绑架的问题又热了起来。很多人的观点是不能被道德绑架!换言之就是,我没有义务去帮谁,这话理性的想一想是没错的,可是,我认为那个事件只是一个极端的孤例,如果就此推广成世界上人人都理所当然的只为自己活着,那么生活会不会陷入冷色调,而失去了那抹暖暖的颜色呢?
我记得前年回老家,正赶上端午小假期,火车上很多人没有座,我站在过道里,一个小女孩与她的妈妈站在我旁边,来回的人与箱包以及卖货的小车,把小女孩冲撞的看起来苦不堪言,那个妈妈无奈的尽力把孩子往座位旁护着。那个妈妈看了看,我的旁边是一个三人座,坐着三个学生样的姑娘,都戴着耳机盯着手机,她轻轻拍了拍靠近我的那个姑娘,姑娘摘下耳机疑惑的看那个妈妈,那个妈妈客气的说:不好意思啊,美女,你三个都挺苗条的,能不能稍微往里挤出一点地方让我孩子坐一会儿?那个看起来很清纯的姑娘不耐烦的垂下了她美丽的脸,嘟囔了一句:我们没法儿挤,你看看别处吧!然后继续盯着她的手机,像个瞎子一样看不到她旁边有个小妹妹在痛苦的摇晃。
还有一次,是赶最早一班的公交车,车上人挤人,我旁边站了个七十岁左右的老阿姨,她衰老的身子随着车子不断的颠簸,她的白发让我想起我差不多年纪的母亲,在阿姨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两个女孩子,飘逸的大花卷发,闪亮的唇彩和精致的美甲,两个人谈笑风生,而且两个人看来不到二十的年纪,竟然有八十岁的智慧,选择性的失明。我忍不住试探的问,美女到哪儿下车?其中一个女孩子微蹙柳眉反问我,你有事儿吗?我说我没事儿,我是觉得这个阿姨岁数大了,想问问美女能不能给这个阿姨让个座?两个女孩子瞬间仿佛失声了,不再谈笑风生,只是旁若无人的盯着手机。
我承认,老人中存在坏人变老的,也确实发生过好多强制道德执行的事件,可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给某些冷漠找到了注解。每个人都会经历无助和幼弱以及衰老的时候,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想很多道德层面的东西,既然不是做给谁看的,那就不存在绑不绑架的问题,德行若内化成一种习惯,不做良心就会不安。
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晋国的魏颗带晋军迎战秦国大力士杜回带领的秦军,后来魏颗不敌,节节败退,就在越战越勇的秦军翻过一个山梁就会活捉魏颗时,一个老者在山梁上一阵忙活后飘然而去,杜回只顾乘胜追赶,不防备竟被绊倒在山梁上寸步难行,这才发现山梁上的草早被人纵横的结成了一张“地网”,就这样眼看要胜利了的杜回竟被魏颗活捉。原来,那个老者是魏颗父亲的一个爱妾的父亲,他的老父一开始得病的时候,是嘱咐魏颗他死后不要难为那个小妾,她愿意他嫁不要阻拦,后来,他父亲病重快死时,他又嘱咐魏颗,让爱妾为他殉死,好黄泉做伴。他死后,魏颗觉得那个小妾可怜,就跟家人说,父亲前一条嘱托是清醒时说的,后一条嘱托是神志不清时说的,所以,我们就照父亲清醒时的话去办,于是他不但让那些个小妾免了死,还让她自由的他嫁并送了丰厚的钱物作嫁资,老者感激魏颗,一直想找机会报答,这时正好秦晋起战事,老者料到如果魏颗不敌秦军,会从那个山梁后辙,于是就提前做好准备在那里守着,等晋军败退下来后,他迅速的把山梁上的草结成了一张网,以阻住秦军,助魏颗脱身,这就是我们说的“结草衔环”中结草的由来,是一个为善与得善报的几千年的经典。
《红楼梦》里在宝玉还是神瑛侍者,黛玉还是绛珠仙草时,只因为神瑛天天拿甘露灌溉绛珠,所以绛珠转世就是为了还神瑛一世清泪,不说爱情,单是这份善为与善报,就让人暖到落泪。我家先生养花颇多,都是寻常花草,可是他善待每一株花,因此开的颇好,邻人从我家讨去同样品种的花,往往开不精神,我于是常常在想,谁说草木无情,就便是一株花草,你对她善,对她好,她也会为你生的开的倍加秾翠艳丽。
曾经,刘备临终前教育刘禅的那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感动了很多年。可是很多年后我觉得善恶本无大小,只是起于一种心念,真情本无深浅,仅仅在于一片心意。子曰:仁者,爱人!人善不善本在自己一念的冷暖,救人一命是善,给冻馁的人披一件御寒之衣是善,给饥饿的人奉一碗粥是善,在别人落魄时静静的陪伴一会儿,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或抚抚他的手背,同样是善。
德行在内心,善无该不该。纵世情凉薄,也不要让自己总遗别人一个冷漠转身的背影,与人为善的同时,自己内心也便沐浴于暖,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