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走在发烫的、软绵绵的沙滩上,或静静地坐在水边与那匆匆来又去的浪潮玩儿,亦或是套在蓝色的泳衣和泳圈里,就象一个飘流瓶,浮在海面,随波逐流。仰面是蓝的天空,遥远而旷寥,海欧拂面而过,而我也有一种想要飞的感觉,大海宁静极了,海浪一层层赶来,推着我,轻轻飘荡。
生活中我并不喜欢这样的汪洋,不喜欢坐船,包括湖光山色的背景中碧波荡舟,我也不喜欢。我喜欢那种脚踏实地的真实,那种安全,那种把握。相对于深深的湖水,浩淼的大海,神秘的宇宙,就总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无助,就象一滴水、就象一粒尘。但此刻,当自己浸在水中,让那种清凉侵润每一寸肌肤,渐渐地熟悉、渐渐地放松,这样的体味中,就感觉到大海那种宽阔的力量。从来没有象现在一样体会到自己是那么不容易,一直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在不断地鼓励自己要坚强!要坚持!而此刻,就只想这样放纵、如此软弱,倚在它的怀中。
周围的欢闹隐约在波涛声里,而我已飘出了好远,有些许孤独,流泪也没人看到,只自己品尝着咸咸的滋味。
闭着眼睛,沐浴在阳光和海水中,就这样无所思、无所忆地、安静地生活真好!
不知不觉,仿佛进入到一种浅浅的催眠状态,就有许多话语出现在脑海,那些曾一直想着,却未曾想明白的思考集束涌现。
想起心理学中关于生活意义的观点:人在出生时就会放声大哭,是因为离开了母亲子宫,那个平静安详的依靠。人脱离母体,就无所依凭了,因此一生一直都在不断地寻找一个能让自己感觉同样平静安详的环境,这个环境能够让我好像回到最原始的状态一样。如此,仿佛人生一世就是要“回到原点”,那个真实的、永恒的生命本真。回归到最原始的和谐状态!原来,我们总是在寻寻觅觅的竟是心中那片宁静的大海。
那应该是被弗洛尹德所称的心的潜意识的状态,那应该是被台湾哲学大师傅佩荣所称的灵的境界,心的最高境界。彼时,生命将由发散变成收敛,生命将出现一个能量核心,让具体的生命在身心活动中得到意义。
一个人的灵若有了正确的引导,生活再困苦,一样可以快乐;灵若迷失了方向,身心再丰裕,也觉生活没有意义。
而灵是需要修行的!
灵修离不开心的运作,灵修就是心的修炼,就是提升知、情、意的方向,进入到一种空无的境界。
人生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
所谓自我结构,一般是指身、心、灵三方面。
身是指到现在为止,我们在一个人身上所看到的一切,代表过去;
心是指有知、情、意的主体,代表现在;
灵能指示一个人前进方向,代表未来。
身的修炼:一个人活着,如能让身体不起作用,让心灵充分运作,就是真正自由的人,若容易冲动,生活中稍不如意就有很强烈情绪反应,那他就一点也不自由。
心的修炼:包括知、情、意的提升。
知,知道自己一生为了什么?知道自己活着的目的和使命何在?而只有对自己的生命历程,终级信念清楚掌握才可了解一生,为了什么?这时,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情,重点在协调,学会协调自己的情感,使生命活泼且多姿多彩。
个人情感。只问自己是否“心甘情愿”,即可化解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如心甘情愿,那么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回馈”,付出有人接受,对自己而言,就是一种回报。
自我情绪之中与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适当、恰到好处。因为人只要与外界接触,一定会有情感表现,人无法超越情感,但能协调发泄出的情感,恰如其分。
审美感受与博爱情操。人活于世,往往对人我之间有清楚的区分,产生紧张。借助音乐、美术等审美力量,可以达到忘我之境,当下解脱,忘记本身遭遇。因美的力量可以带来和谐,而和谐可超越区分,忘记彼此之间的计较及利害关系,超越自我,由忘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
天下万物一体。到了博爱操的境界之后,就会产生“天下万物一体”的体验,因此,内心世界就容易豁然开朗了。这种精神境界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也唯有经此才能进入灵的境界。
意,是对未来行动的抉择,每个人都可借由意志的抉择使命运从这一刻开始扭转。因此我们对自己绝不能失望,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事,遭遇如何特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否现在能够觉察自己内心抵达一个临界点,想要转变了。转变的力量来自“内心根本信念”,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自己的志向。
宇宙本体仿如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滴水,在陆地时,人人都怕被太阳蒸发或被别人消耗,一旦回到海洋,我们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永不匮乏!
一次飘流,一次冥想,仿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