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上的桂花开了,飘来了淡淡的清香,月光皎白,小区西临的龙柏园的荷塘里充满了田田的荷叶,还有青莲,荷和莲花开了,给节日点缀了喜庆色彩。圆月上高空,仿佛见嫦娥,吴刚在折桂,回家做月饼,哦,中秋节就这样来到了我们幸福和谐的新汶矿区。
中秋节就这样走近了我们,晚上,老婆准备了丰富的饭菜,我看着丰盛饭菜和飘香的桂花酒,心情却是充满一丝伤感,想想父母去世的早,哥嫂远在新疆伊犁河谷,大姐远在吉林延边图们江畔,所以中秋亲人团圆只能是惆怅的希望。
闻着沁人的桂香,抬头远望淡淡的圆月,我想起了俺的老家。俺的老家在胶东半岛的诸城县桃林公社山东头大队,与胶南、日照、五莲几县相邻,是个魅力无限的丘陵山村。一九五八年,我的父亲远奔到鲁中丘陵的柴汶河畔的新汶矿区下窑,每年中秋节很少回家,一年只有一次探亲假,所以大部分中秋节是在我们兄妹四人在母亲主持下在过节的,思念之情在节日伙食改善中冲淡。改革开放前,那个时候的胶东农村还是人民公社时代,没有实现大包干。每当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在老家院子天井里吃晚饭。我记忆尤深的是娘做的节日晚饭,有毛芋头炖五花肉,蒸了香喷喷大米干饭,还有炸了鲜黄花鱼,我们姐弟四人一人半块月饼,娘是舍不得吃月饼。那个时候哥哥在公社中学上初中,还有预留一部分好吃的饭菜让他第二天上学带走。那个时候在农村过节是快乐的,过年可以换上新衣服,新鞋子,吃年饭,五月端午可以吃粽子,中秋节可以吃上一块月饼。那个时代岁月一年只能吃上一次月饼,而现在月饼只能算是一种点心零食,而且买上几斤,家里大人孩子没人惦记着吃。
我那个时候还没有上小学,我在村里上育红班,也叫幼儿园学前。整个村里好像只有我的父亲是个吃国库粮的煤矿工人,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所以家庭经济条件算是好的。那个时候过八月十五才能吃着月饼时候,只买几个,吃的时候还得小口吃,要不半块月饼一口吃完就忘了味道。中秋节晚餐的蒸米饭忒香了,因为胶东农村丘陵是不产大米的,吃米饭在我们那个地方农村是奢侈品。还有肥猪肉炖毛芋头。至今我还经常让老婆买点毛芋头炖菜吃,放点芸豆,排骨或者五花肉,用油坊里新榨花生油炝锅,再喝点哈尔滨啤酒,这种饮食是我的最爱。现在的蒸米饭,有时候让朋友从江苏姜堰邮寄过来的大米,还有从东北五常邮寄过来的大米,都是全国比较好大米。蒸米饭,熬粥,确实不错,放点枸杞和山东红枣,或者放几颗新疆大枣,这种饮食可以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了,毕竟是现在的中国人民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愁的只是吃啥才能保持健康瘦身。
这个时候,几多云彩飘进了满月,添加了水墨色彩,月旁的星星眨着眼,也在这个诗情画意的时刻,从电视里传来了中秋晚会的袅娜的歌声。中秋节在我国其实十分隆重,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现在吃月饼现在是一种零食消遣,在三十年前,那是一种奢侈食品。小时候过八月十五是快乐的,随着年龄增长,父母也离开了我们,过中秋节就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再看着儿子“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青春阳光无忧无虑的心态,就会引起我的许多伤感,才知少年岁月是充满幸福的。
月上高空,飘来桂香,嫦娥奔月,吴刚折桂,那是神话和传说。现实生活却另一个样子,煤矿企业经济形势持续下滑让人无法乐观,好歹开了六月份工资。中秋节放假两天,中秋节过后,就是国庆节了,又要放假七天。假期本来是快乐的,一想到放假就要扣放微薄的薪水,心情就又多了一些惆怅。其实生活就是充满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喜欢群居已享受独处的我总在波澜不惊中的工作学习生活里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就这样过去了,不知道明年的中秋节将如何度过呀?